7月14日,白宫记者会上,美国总统特朗普突然抛出一颗“经济核弹”。他给普京划下50天停火期限,威胁将俄商品关税提高到100%,更放话要连带制裁所有购买俄油的国家。
明眼人一看便知,这记重拳表面打向莫斯科,实则瞄准的是北京和新德里。这场以能源为武器的博弈,瞬间将全球贸易战场烧得通红。
短短一周后,美国财长贝森特撕下最后伪装。7月21日接受采访时,他单刀直入抛出要求:中国必须停止购买俄罗斯与伊朗石油。
为强化威胁,他搬出“二级制裁”这把屠刀——任何继续采购俄油的国家都将面临100%关税惩罚,相关企业、运输公司乃至银行统统难逃“连坐”。原本聚焦市场准入的贸易谈判,被美方强行塞进地缘政治炸药包。
中国对俄罗斯原油的依赖绝非美方臆想的那般脆弱。2025年上半年数据显示,4200万吨俄罗斯原油占中国进口总量的3.8%,稳居第三大供应国位置。这些石油以低于国际市场约5%的价格输送,成为中国能源成本控制的关键筹码。
展开剩余78%更关键的是,2024年中俄能源贸易额高达764亿美元,构筑起双方经济的血脉纽带。美方要求中国自断臂膀,无异于痴人说梦。
面对美方步步紧逼,中国早已织就能源安全防护网。中东方向,沙特对华原油供应同比增长12%,占进口总量18%;伊拉克、阿联酋等国的原油同样稳定输送。
在非洲与拉美,安哥拉、尼日利亚等国的石油源源不断涌入中国港口。能源版图上,俄罗斯只是关键一角而非唯一支柱,这种多元化布局让中国在惊涛骇浪中稳如磐石。
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更赋予中国破局底气。中俄贸易中人民币结算比例已达60%,石油交易几乎全部采用人民币结算。
当美元武器化成为美国惯用伎俩,中国通过跨境支付系统(CIPS)悄然构筑金融护城河。能源博弈的背后,实则是两种货币体系的无声较量。
特朗普的关税恫吓藏着致命软肋。史汀生中心分析指出:若对中国征收100%“二级关税”,必将引爆新一轮贸易战,直接推高美国通胀。
更危险的是,一旦全球石油市场每日减少470万桶供应(相当于俄出口量的四分之三),国际油价将飙升至每桶100美元,美国汽油价格可能重回每加仑4美元高位10。这种自杀式制裁无异于政治自杀。
普京的冷静反应折射出大国博弈的微妙。面对特朗普的“50天通牒”,克里姆林宫轻描淡写表态“坚持既定目标”。这种近乎沉默的姿态,恰是对中俄关系韧性的自信。
当西方封锁收紧,俄罗斯对华贸易额却连创新高,能源管道建设加速推进。两国背靠背的合作格局,岂是白宫一纸威胁所能撼动?
印度的摇摆凸显美国盟友体系的裂痕。尽管6月对俄油进口环比下降15%,转向沙特和美国原油,但印度外交部强硬声明:确保能源需求是“压倒一切的优先事项”。
当美国要求盟友选边站队时,新德里用“反对双重标准”的潜台词划清底线。而欧洲的困境更直接——希腊35%的石油依赖俄罗斯,强行切断等于自毁经济。
8月中美贸易谈判尚未启幕,火药味已弥漫会场。美方将能源禁令塞进谈判桌的企图彻底暴露其战略焦虑。从芯片到石油,华盛顿在“卡脖子”与“求合作”间反复横跳,信用早已透支殆尽。
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的回应绵里藏针:“关税战没有赢家,胁迫施压解决不了问题”。这份淡定背后,是看清对手底牌的从容。
当特朗普挥舞关税大棒逼迫世界站队时,他或许忘了上一个对华贸易战的结局。2018年加征的关税让美国农民眼睁睁看着大豆烂在仓库,制造业成本飙升导致特斯拉电动车涨价3200美元,Model Y订单暴跌45%。
如今变本加厉祭出100%关税,不仅将推高美国民众生活成本,更可能动摇其核心票仓的支持根基。
历史的经验已经证明,任何用大棒替代智慧的策略终将反噬自身。中国能源多元化的护城河、人民币结算的金融盾牌、与产油国紧密的合作纽带,共同构筑起抵御风浪的巨轮。
当美国沉迷于制裁游戏时,新兴市场国家正加速推进“去美元化”;当华盛顿对盟友挥舞大棒时,“全球南方”的自主选择正重塑贸易秩序。这场世纪博弈的胜负天平,终将倾向尊重经济规律、坚守战略定力的一方。
信息来源:事关中国买俄罗斯以及伊朗石油?外交部回应! 2025-07-22 18:32·看看新闻发布于:河南省股票杠杆炒股,10倍配资公司,中国股票配资网在线登录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