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菜市场里,热气腾腾,吆喝声此起彼伏。一位老阿姨站在摊前,挑了两根碧绿笔直的丝瓜,嘴里还念叨着:“这玩意儿清热去火,夏天吃最好!”
可她并不知道,吃丝瓜若是方式不当、不辨体质,看似养生,实则养“病”,肾脏也会吃不消。中科院的一项研究警示,长期不当食用丝瓜,可能对肾脏健康造成负面影响。丝瓜虽好,却也不是人人皆宜,它身上藏着的“隐患”,你知道几个?
图片
肾脏,是人体排毒过滤的“总管家”,一旦受损,往往悄无声息。早期并无明显症状,一旦发现,可能已是“病入膏肓”。可丝瓜清淡无毒,怎么就跟肾脏扯上关系了?这其中的“玄机”,值得每一个热爱丝瓜的人停下筷子,听医生细细说道。
丝瓜自古被称为“菜中仙”,味甘性凉,入肺、胃、大肠经。宋代《日用本草》中记载:“丝瓜,清热解毒,利湿通乳。”但古人讲究“辨体食养”,现代人却容易盲目跟风。若不分寒热虚实,不辨食材属性,轻则腹泻寒凉,重则肾脏负担加剧。老人、肾病患者、脾胃虚弱者,应避免生食、凉拌,宜热炒、煲汤,搭配姜、蒜等温性食材以调和寒凉之性。食用不超100克。
尤其是南方夏季湿热,人体往往脾虚湿盛,若此时大量食用生冷丝瓜,寒湿内侵,反而引起肾气下降。有研究指出,丝瓜中的某些植物碱与人体肾小管的排泄机制有关,摄入过量可能影响肾单位代谢,长期如此,无异于“慢性上刑”。
“不是丝瓜不好,是你吃得太随意。”中科院食品安全研究中心曾通过动物模型研究发现,高剂量摄入未经充分加热的丝瓜提取物,会引起肾脏组织轻微变性和滤过功能受损。
虽然正常食用不会立刻出问题,但若在错误的体质和条件下频繁食用,就如同在肾脏上细细割上一刀刀,日积月累,后患无穷。
尤其是以下这些人群,吃丝瓜前更要三思:
一是体质偏寒者。这类人群多见于东北、西北寒冷地区,常年手脚冰凉、腹泻频发。若再加上空调冷饮,吃上一盘凉拌丝瓜,如雪上加霜,肾阳受伤。
二是慢性肾炎患者和肾功能不全者。他们的肾小球过滤能力本就减弱,丝瓜中含有的高钾成分可能导致血钾升高,加重肾脏负担。据北京协和医院肾内科的临床观察发现,部分肾病患者在高钾饮食后出现心律不齐、乏力等症状,追本溯源,竟与“健康”丝瓜脱不了干系。
三是孕妇及哺乳期女性。丝瓜虽说“通乳”,但若过量食用,内含的植物性激素类成分可能扰乱内分泌,从而影响泌乳功能,甚至诱发轻度水肿。吃丝瓜讲究“时、地、人、法”,错一个字儿都可能出问题。从时间上说,丝瓜最佳食用时间是早上或中午,夜晚寒气重,不宜进食寒凉之物。从地域上看,南方湿热地区宜少量温调食用,而北方干燥地区则可适当增加烹饪温度,以中和凉性。
从人群角度来看,老人、肾病患者、脾胃虚弱者,应避免生食、凉拌,宜热炒、煲汤,搭配姜、蒜等温性食材以调和寒凉之性。而青壮年、体热者可适量食用,但也需避免暴食。
图片
最关键的是“法”——烹饪方式。许多人图省事,直接凉拌丝瓜,或仅略微焯水,这种做法极易保留其内的皂苷及某些未被破坏的植物碱。这些物质可能在高温加工下被破坏,但在低温状态下易对肾脏造成刺激。
曾有一项由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开展的饮食调查指出,在样本中,日常食用凉拌丝瓜者的肾功能指标(如肌酐、尿素氮)在长期观察中略高于不食者,尤其是中老年群体。
那么,如何吃丝瓜才算“得其法”?
首先,建议将丝瓜切片后用开水焯烫1分钟,再进行烹饪。
这样既可去除部分皂苷,又能保留营养。搭配温性食材如生姜、羊肉、胡椒等,是调和寒凉的好办法。其次,不宜空腹食用丝瓜,尤其是早晨空腹状态下,肠胃未“苏醒”,寒凉直入,极易引起胃寒腹泻。
“吃丝瓜养生,犹如驾舟行水,水势顺则舟行远,若逆流猛划,翻舟在所难免。”古人留下的智慧仍值得一读。丝瓜虽非毒物,但若不讲究方法食用,也能成为“慢性肾毒”。
还有一个常被忽视的关键点——搭配禁忌。丝瓜不宜与蜂蜜同食,多数中医古籍中都有记载,“丝瓜遇蜜,寒上加寒,脾胃难容”。
现代研究亦有佐证,蜂蜜中的果糖在部分人群中代谢缓慢,结合丝瓜的寒凉属性,容易引发腹泻,间接影响肾脏功能。
在海外,印度传统医学阿育吠陀也提到,丝瓜属冷性植物,若与冷性水果同时摄入,如香蕉、梨,会加重“Vata”能量失衡,影响肾脏与泌尿系统。这在气候潮湿的南亚地区尤为重要,与中国南方气候相似,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。
“一口丝瓜三分凉”,吃丝瓜如同喝凉茶,虽清爽解暑,但不可贪杯。
尤其是南方高温湿热季节,许多人以丝瓜汤解暑降火,却不知若体内湿气已重,再补寒凉,犹如往湿毛巾上倒水,肾脏负担加倍。
而对于年轻人群特别是城市白领,长时间久坐、缺乏运动,本就易气滞血瘀,肾气不足,若再大量食用寒凉丝瓜,可能出现浮肿、尿少、疲乏无力等表现。
在饮食讲究“顺时养生”的中国传统理念中,丝瓜虽属夏季之物,但也并非“想吃就吃”。尤其是立秋之后,阳气渐收,自然界由盛转衰,若不及时调整饮食结构,继续大量吃丝瓜,肾阳受损,冬天就容易出现怕冷、腰酸、夜尿频等“肾虚”表现。
因此,针对不同人群,医生建议如下:
华北、东北等寒凉地区居民,可将丝瓜与鸡蛋、虾仁、胡椒粉同炒,提升温性;川渝湿热地区居民宜将丝瓜煲汤时加入陈皮、生姜中和;而江南水乡如苏杭一带,老人脾胃虚寒者可搭配糯米煮粥,温中健脾。
中老年人群每日建议食用丝瓜不超过100克,且应熟食、热食;青壮年则可适量增加,但不宜超过200克,避免与冷性食物同食;儿童及孕妇则需根据体质个别评估,不可盲目跟风。
“吃对了是良药,吃错了是毒药。”丝瓜虽鲜,却不能滥吃。肾虽沉默,却最怕被“养生”误伤。在每一次端起筷子的选择中,或许就藏着健康的命脉。在饮食这件事上,真正的智慧从来不是“多吃什么”,而是“何时吃、怎么吃、为谁吃”。
你家餐桌上的丝瓜,是“养生利器”,还是“肾上刑具”?
图片
若你也曾疑惑过丝瓜的好坏,不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。别忘了转发给身边的朋友,尤其是那些爱吃凉拌丝瓜的人,说不定你的一次分享,就帮他们避开了一道健康的“地雷”。
参考文献:
[1]王海燕,孙立君,李建军. 丝瓜皂苷对肾功能影响的动物实验研究[J]. 中国中药杂志, 2023, 48(15): 3302-3307.
[2]张晓敏,郑玉玺. 食物寒热性与体质关系的临床观察[J]. 中医药导报, 2022, 28(12): 88-91.
[3]中国科学院食品安全研究中心. 丝瓜提取物在动物模型中对肾功能影响的研究报告[Z]. 2024.
(免责声明)本文所述内容,均基于现有科学知识和中西医理论整理而成,旨在为读者提供健康科普信息。图片都来源于网络,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!如有任何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股票杠杆炒股,10倍配资公司,中国股票配资网在线登录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