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些故事,越挖,越觉得荒唐得像是写在推理小说的末页,可偏偏它们都实打实扎根在历史里,不用什么“三观碎一地”的形容,真摆到你我面前,咱都得有点发愣:这些朝鲜女特工,究竟过着怎样一种超脱常识、夹裹矛盾与悲情色彩的人生?
说真的,第一反应还真容易是:羡慕吗?也许一瞥她们的待遇,是该羡慕,这哪是普通人的生活?但仔细一想,怕是羡慕得有点心虚——这个世界,从来没有绝对的“天上掉馅饼”,更没有只赚不赔的买卖。
可别急着下定论,咱细细扒拉一下,揪住那几个让人从头皮麻到心里的谜团。
这个故事开头就像青春剧的剧情反转,金贤姬,1980年的春天,年方十八,出身平壤某外交官之家,外表不多说,小学就被拉去演电影,大家伙一口咬定她是朝鲜的“未来之星”,准演员一枚。
但命运有时候挺会刹车的,没红毯没闪光灯,那天几位神秘调查部干部直接找上门,三言两语就把她推向了完全不同的人生跑道:“你被国家点名了,要参加个超级机密计划。”或者说,野路子的公务员考试,一道题也不答,直接录取。
金贤姬自述,当时心比天高,觉得这不是天大的荣耀吗?生在那样环境的孩子,“为国效力”几个字,那可比进演艺圈更风光,还来不及跟家里好好道别,就屁颠屁颠坐上了比部队司令还舒坦的豪车,驶向一所据说外表像欧洲小别墅的秘密院校。普通人哪有资格见着那地方。说白了,进去就意味着她人生下半场彻底变了主角,拐点陡得像东边的大山。
接下来,待遇那叫一个唬人。宿舍是地毯铺地,寸步洁净,水龙头24小时冒着热气,洗澡还分淋浴和泡池。学员早饭挑花眼,牛奶、黄油、面包,西红柿当零食点心。这标准,让80年代绝大多数高干在家都得流口水。金贤姬回忆,简直活成了金字塔尖上的VIP,“比干部还高级”。不夸张地说,时光机能带人穿越回去,大家都愿意排队当几年“编外特工生”。
但嘛,想得美。国家给你搁金窝银窝伺候,绝不会是让你在床上白捞好日子。这里的福利,只是把人训练成铁打的机器前的“投资”。吃了这碗饭,必须得拼命值回票价。
外头伪装得平平无奇,实际上这是全国最严的军事特训营。进得来的人,哪怕家里背景够深,身份得保密得像核武器代码。所有学员一律与外界断绝联系,还得小心露马脚。别人在公交车上挤着打盹,她们晚上戴着墨镜、口罩、撑把伞都不能随便跟人寒暄,生怕一不小心说溜嘴,被查出任何蛛丝马迹。
学校课堂排得密不透风,早上五点哨音一响,长跑、俯卧撑、引体向上,能不堪就别进这个庄园。格斗课更别提了,不是什么花拳绣腿,那是一招制敌,专攻对方死穴。目标不是自保,而是要在最短时间里弄翻两个成年人,对女性来说,恐怕比上千次马拉松都残酷。射击课玩真家伙,成百上千发子弹灌手里,还得拆枪、装枪、修枪,别抱侥幸心理,这活就是零失误的买卖。
周末没得谈,什么“休养生息”,“孔雀开屏”都靠边站,她们得背着十来公斤负重翻山越岭,或者在水里折腾,谁说女生就不能泅渡2公里?这些只是起步的动作,后头还有外语、驾驶、化装、隐写印刷等十八般武艺伺候着。说是特工,干的却是“野外求生+侦查演习+特技驾驶”的全科冠军难度。
最狠的,永远是在心理上拧了又拧。没有“人情味”这玩意,有的是专门为任务服务的铁命令。一天晚上教官点题——你们要能随时把身体当成任务工具,包括“用婚姻打掩护”,要是需要,得敢跟外国人结婚。这在讲传统的朝鲜,简直就是天雷勾地火。私下里女孩们拉家常,头一个炸锅就讨论这个,没人不替自己后怕。可惜你不想接受,也没得选,惟有服从和不断重塑自我。“忘了过去,以新身份活下去”——听着冷冰冰,却是一句“真理”。
七年过去,金贤姬接到人生头号死任务——破坏汉城奥运会,说白了,就是炸飞机,还不是空口说白话,是亲手布置定时炸弹。她和搭档金胜一一起做周密筹备,还要假扮日本人,连假护照、生活习惯、说话腔调都得练到一点漏洞没有。
起爆那一瞬,她其实还没意识到自己杀了多少人。装作镇定,把炸弹夹在伪装的随身收音机里,迅速撤离。飞机还没到目的地,就在空中解体,115条命顷刻消失。“你说这种感觉,谁吃得消?”——她后来自己回忆,没人能真正心安理得。可以理解,她那种麻木,究竟是被训练还是为了给自己找借口,连她自己都分不清。
可计划赶不上变化,巴林转机意外滞留,她和搭档本想用氰化物“自杀殉国”,搭档死了,她被当场活捉。身份藏不住了,撒谎掩饰,一番查问后,因为无意一口冒出朝鲜家电品牌,真面目彻底败露。刑审之下,她总算全招了。
按说,罪行摆在那,死刑毫无悬念,可韩国总统一挥手给她特赦了。为什么?只因她的存在比死更有用。“事件不是假造的”,她是唯一可以彻底推翻“阴谋论”的活证据。从极刑望生路,金贤姬像极了《无间道》里的陈永仁,每天都活在“这世界明明很疯狂”的情绪波中。
后来呢?她到了韩国,“洗白”身份,撰写回忆录发讲座,甚至嫁给了曾经审讯过她的韩国情报官,变身普通主妇。做过的事,那一页掀过,却像被“人生剧本”明明白白写进了血肉,不留痕迹是不大可能的。她书里写,最对不起飞机上的遇难者,最遗憾的是“再也见不到母亲”——有时候,特工一生最大的悲剧,是要亲手砍断所有跟过去的联系,还得假装未来什么都能好起来。
不是只有金贤姬这样一个个案。还有另一个名字——袁正华。从小丧父,因为父亲是特工作任务死在韩国。她15岁就进了军事大学,学的内容比特工电影里的角色还全:跆拳道、暗杀、情报。头部意外重伤后,被迫退伍,赶上朝鲜大饥荒,只能靠偷摸找口饭吃。
可命运兜兜转转,把她再次拖进特工黑洞。这次换了场地——中国东北,专抓脱北者(那些冒死想逃出朝鲜的人)。袁正华美貌与智慧齐飞,两年内捉了一百多号人。后来她又被任务推向韩国,靠婚姻洗白身份、搞情报,表现之亮眼,连韩国情报单位都没防住她混进来。更离谱的,她用美色收缴军官机密,搞到最后,这些军官明知她是间谍,还拼死帮她转移证据。就连一个“脱北者事务”大尉,发现真相后也帮她,“爱情让人脑子短路”大抵说的是这种极端情况。袁正华被抓,被判刑,出狱后哪儿也不认她,她想回朝鲜不成,在韩国也无处容身。那个曾对她痴心的军官,自己也走到了自杀一途。
有时候觉得,这些女特工,表面上像钢铁侠,其实都是脆弱的肉体、纠结的灵魂。她们在国家巨手的棋盘上,既是利刃,也是随时可以牺牲的小卒。有人看到她们是“民族英雄”,有人说她们是“制度的受害者”,但所有这些称谓背后,是一个个普通人四分五裂的自我认同——你问她们,是自豪还是悔恨?哪有清晰标准答卷。
你说,这些人活得值吗?国家榨干她们青春,赋予她们权力与荣耀,却也让她们成为冷冰冰的工具;当棋局变了,她们的一切特权化为乌有,等来的是“无国籍”的天涯漂泊。到头来,还有谁会记得,她们有过怎样的梦想、怎样的亲人?
想来有点唏嘘。人性里那点温暖终究扛不住冷酷体制的轧碾。就像遍地雪压枝头,每朵花都执拗地想绽放,却被环境冻得再也舒展不开。朝鲜女特工的故事走到这一步,已经不是一出冷硬戏剧那么简单,而是无数现实困境的缩影。不是说英雄必亡,更不是罪人一定会被唾弃,而是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,谁都逃不过成为工具或者弃子的可能——你、我、他们,其实都一样。
朝鲜半岛历史还在走,新的特工故事依然在上演,主角早已换了批又一批。也许某个角落,又有哪位女孩正在面对“为国效死”的残酷考验。这种境遇会有终结吗?没人知道。
看到这,你是怎么看的?你觉得,朝鲜这些女特工算是牺牲品,还是另类的时代幸运儿?或者她们其实都是命运的小丑?欢迎在评论区聊聊,说不准你的观点会让更多人脑洞大开。
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,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,请及时反馈,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。
股票杠杆炒股,10倍配资公司,中国股票配资网在线登录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