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值青春年少的贺子珍对毛委员产生了深深的情感。
1931年11月,在江西的瑞金,中华苏维埃召开了成立大会,有6位女红军担任接待工作。
这是贺子珍最早的照,那时候她22岁。
这两张照片是贺子珍早期的影像记录,从中可以看出她不仅容貌出众,身材修长,还拥有一对弯弯的柳叶眉和简洁的齐耳短发,这种发型当时被称为“革命头”。她的性格也十分坚强,不是那种柔弱且依赖他人的类型。
1927年,在永新暴动期间,她带领一支赤卫队守卫永新县的南门,与三县的农民武装合作,用仅有的三把枪和梭标成功击退了敌人的进攻。那时,她年仅17岁。不久之后,她爱上了比她晚两个月上井冈山的毛泽东同志。
说到底,只要是见过毛泽东的人,有谁不会被他的个人魅力所打动呢?
2007年12月,袁文才后人袁建芳与毛主席及贺子珍的女儿李敏在北京留下了合影。
毛泽东来到井冈山后,前敌委员会急需一名秘书,而有文化的贺子珍,作为当时唯一的女性党员,成了最合适的人选。
从1927年11月象山庵会议结束后到1928年3月上旬毛泽东前往湘南这段时间里,贺子珍和毛委员一起度过了大约四个月的时光,两人的感情也在不知不觉中加深了。
1928年5月和6月,毛泽东和贺子珍在井冈山办了一场简单的婚礼。
1929年1月,“朱毛红军”离开井冈山时,贺子珍不想走。其中一个原因是她的哥哥还在养伤,而她的父母、妹妹和弟弟们还在逃难。
贺子珍怀孕了,不适合在战火纷飞的地方翻山越岭。后来,毛委员请来了曾志帮忙说服她,这才开始了中国革命中最艰难的10年。
在美国记者斯诺的镜头下,保安这个地方留下了一张珍贵的合影。他还撰写了一本关于毛泽东夫人的书,书名叫做《毛泽东夫人贺子珍小传》。
1936年,在保安,毛泽东与贺子珍的合影由斯诺拍摄。
1936年夏天,中央红军长征才到陕北不久,美国记者斯诺和医生马海德就被宋庆龄安排到了毛主席住的保安县。
他是首位来到陕北报道的外国记者,采访了毛主席等领导人,写下了一本全球轰动的《西行漫记》,让毛主席名声大噪,也引发了“延安热”。随后,大批外国记者涌向延安采访,无数中国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更是长途跋涉前往延安。
1936年,在保安这个地方,贺子珍怀孕了,孩子名叫李敏,这件事被斯诺记录了下来。
毛主席的工作越来越繁忙,这让贺子珍感到自己被忽略了。她还面临着频繁生育和长征时留下的弹片伤痛,身体状况日益恶化。一次因贫血在工作时晕倒在厕所,不得不回家休养,这让本身就感到孤独的她更加感到寂寞。
斯诺在他的书中提到毛泽东的妻子贺子珍时写道:
1936年,斯诺在保安县拍摄了照片。
大家都知道,“毛主席一家为了中国革命牺牲了六位亲人”。
然而,毛主席和他的两位夫人还因此失去了六个孩子,这一点没有被计算在内。
毛岸龙是杨开慧的孩子,其他三个儿子和两个女儿都是贺子珍所生。不了解这一点,就无法理解贺子珍内心的苦楚。
贺子珍与毛主席相伴的十年正值中国革命最为艰苦的时期。在这十年里,她经历了十次怀孕,其中有六次成功生育。贺子珍的生活始终在工作和养育孩子之间来回奔波。
她说离开延安时“生孩子真是把我吓坏了”,只有经历过生育的女人,才能真正体会到那种痛苦,男人是无法感同身受的。
1937年,在延安,贺子珍和康克清两位女士在那里。
看看贺子珍的五个孩子分别失去联系或被送走的时间和地点,这几乎就是中国革命战争的行军路线图。
1929年,大女儿毛金花被送给了别人,这件事发生在福建长汀。
1930年,江西省有一个男婴出生不久便不幸去世。
1932年,毛泽东的大儿子毛岸红,小名毛毛,在江西革命根据地时期,长征途中失去了音讯。
1935年,在长征途中,一个女婴出生,随后被送人了。
1938年,在莫斯科,一个男婴出生后不久便去世了。
1970年,斯诺(右侧)与当时的翻译黄华再次回到了毛主席曾经居住过的保安旧居,他当年在这里对毛主席进行了采访。
1936年12月,贺子珍在保安的一个窑洞里生下了李敏。1937年1月,中央机关从保安搬到了延安,他们的家就安在了凤凰山脚下。
贺子珍在延安待了很短的时间就离开了,只留下了四张非常珍贵的合影。
1937年,延安凤凰山下的吴家窑洞里
1937年,凤凰山脚下的吴家窑洞
延安凤凰山脚下的吴家窑洞是毛主席和贺子珍最后共同生活的地方,他们在这里拍下了立着和坐着的两张合影。
还有两张与井冈山相关的合影,这说明井冈山在毛主席心中的地位非常高。
左边的是贺子珍,前排左边第二个是毛主席。
这张照片摄于1937年3月,照片上是一些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同志在延安师范学院的合影。拍完照不久,这里就成立了“鲁师干小班”,这个班级后来发展成了著名的北京育才学校。
左边是毛主席,右边是贺子珍。
这张照片拍摄于1937年5月的延安,展现了毛主席与部分参加过秋收起义的人员的合影。
1927年,毛主席亲自给合影题字:那年秋收起义时,成立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,现在还活着的大概只有几十个人,这是其中的一些人(18人)。
在这两张集体照里,贺子珍是唯一的女性,她总是站在边角或者后面,不太引人注目。这也说明了贺子珍是个安静、传统且低调的女性。
没过多久,保守的贺子珍和一位开明的外国女记者起了争执,甚至还动了手。感觉自己被忽视的贺子珍,想到身上的伤痛,再加上发现自己又怀孕了,这一切让她难以承受。因此,她决定离开延安,前往上海治疗身体,好好照顾自己。
贺子珍大约在1937年10月从延安到了西安的八路军办事处。然而,早在8月13日,上海已经打响了“淞沪会战”,战斗非常激烈。因此,她只能留在西安的八路军办事处。
贺子珍曾经住在西安八路军办事处的一个房间里
刘英在她的自传中提到,她是张闻天的配偶。
1937年11月,左边从前往后是邓颖超、刘英、刘群先;右边从前往后是伍云甫、钟赤兵、博古、蔡树藩、任泊生。
1937年11月,刘英和她的朋友们在西安的一个办事处拍了一张照片。拍照的时候,大家都在找贺子珍,后来有人告诉大家,贺子珍去街上做宣传活动了。
据兰州八办档案记载,贺子珍和刘英等人在1937年11月25日到达兰州,他们在那里等了一个月的飞机,并且拍了照片。
前排从左往右数,第四位是谢觉哉,第二位是他的妻子王定国,第三位是刘英,第六位是彭加伦;后排从左往右数,第三位是贺子珍,第四位是钟赤兵,第五位是蔡树藩。
从左到右:朱良才、警卫员王大成、贺子珍
这是贺子珍在28岁时前往苏联之前的最后一张照片。1937年12月25日,她和其他人一起飞往迪化,当天下午又从迪化飞往莫斯科。
《谢觉哉日记》中记载了当时的场景:
井冈山的第一位女红军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。她经历了十年在国外的艰难岁月,回国后又度过了三十二年的孤独时光,人生的酸甜苦辣都尝遍了。
贺子珍悄悄去看毛主席,留下了最后一张“合影”。一个不能说话,一个说话含糊,让人感动落泪。
1979年9月8日,贺子珍悄悄地去瞻仰了毛主席,并留下了这张“合影”。
1979年6月10日,70岁的贺子珍再次被公众看见,她那时已经患有半身不遂两年了。
全国政协五届二次会议同意增补贺子珍等人为全国政协委员。第二天,各大报纸都刊登了新华社发布的这一消息,并配发了这张照片。
贺子珍和她的外孙女孔东梅
沉睡多年的女红军突然成了新闻人物,去首都北京一直是她多年的梦想。在当时领导人的关照下,女儿李敏和女婿孔令华在毛主席逝世三周年之际,帮她实现了这个愿望。
贺子珍等了30年,终于迎来了这次北京之行。
贺子珍在精心筹备后,决定于9月8日进行这次参观。这次秘密行程中,只有孔令华的好友吕相友陪同拍摄。
贺子珍坐在轮椅上,说话也不太清楚了,吕相友默默地跟在她旁边,时不时地举起相机,含着泪为她拍照。
从左到右:孔令华、孔东梅、李立英阿姨、李敏
李敏和她的丈夫孔令华代表他们的妈妈贺子珍送上了一个心形花圈,花圈两边的缎带上写有:
贺子珍静静地凝视着沉默不语的毛主席,泪水在心中流淌。
当主席的旗帜升起时,贺子珍紧盯着她一生挂念的人,久久不愿移开目光……李敏目睹父母的这一刻,早已泪如雨下。在她四十二年的生活中,这是她第一次见到父母相聚,然而此刻,他们的眼神无法交汇,一个无法言语,另一个说话含糊不清……
这是贺子珍非常熟悉的《七律·长征》,那潇洒的字迹她再熟悉不过了。她仿佛又听到了毛主席在1935年9月29日于甘肃渭南向全军朗读时那铿锵有力的声音。
看到贺子珍最后的那眼神,真是让人心碎。
贺子珍要离开天安门和毛主席了,她突然转过头,依依不舍地望着纪念堂。她的眼眶微微发红,泪水在眼眶里打转,嘴唇颤抖着,想要说什么却又说不出口。李敏的脸上也流下了泪水。
所有人都沉默不语,任由泪水流淌,这些泪水就是一切。
在那之后,贺子珍感到非常振奋,她重新振作,下定决心要坚强地与疾病抗争。
她多次向周围的医护人员表达:“我还想继续工作,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出一份力。你们要帮助我恢复健康,我也会和你们一起努力,把身体养好。”
她曾经告诉李敏:“最能纪念你爸爸的方式,就是接过他的旗帜,为人民服务。”
然而,1984年4月,病魔还是夺走了她的生命,她享年75岁。
这位英勇的女战士带着遗憾永远离开了我们。她为了爱情,为了孩子,为了革命事业,一生都在默默地付出和奋斗,从无怨言。
股票杠杆炒股,10倍配资公司,中国股票配资网在线登录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